close

  京杭大運河申遺已越來越接近尾聲了,截至去年底,世界遺產組織專家基本完成了對沿河河段的現場考察,2014年6月的聯合國世界遺產大會上將揭曉最終結果。千年蜿蜒流淌的大運景觀設計河,融匯了許多歷史故事。其中在江蘇宿遷段,乾隆皇帝是許多故事的主角,他曾五次停駐此地,除了聽戲享樂和體察民情,還留下了不少歷史遺存與美酒佳話。
  乾隆行宮成就御宿霧酒佳話
  “乾隆行宮”位於大運河畔,原名“敕建安瀾龍王廟”,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,改建於康熙23年。後經雍正、乾隆、嘉慶各代皇帝的復修和擴建,形搜尋行銷成了現占地36畝,周圍紅牆,三院九進封閉式合院的北方宮式建築群。
  乾隆六下江南,五次宿頓於此,並建亭立碑,帑金修繕。1983年,江蘇省人蒸烤箱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2001年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  300多年來,乾隆行宮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美麗傳說,吸引著眾多中外游裝潢客和專家學者不斷研究、探討,而洋河成為清朝“第一御酒”的故事也逐漸浮出水面。
  1751年乾隆首次南巡,隨行大臣32人,侍衛章京官員611人,拜唐阿兵丁2559名,共用馬6690匹。這6000多匹馬從京師走到宿遷,大隊南巡隊伍在此改乘船隻,馬匹留駐。
  在宿遷停駐期間,乾隆考察風土民情,巡視河道堤壩。地方官員進貢洋河酒、車輪餅等特產,供乾隆及隨行大臣享用。臨行時,乾隆特命官員將洋河酒和車輪餅帶上龍舟,供南下沿途飲用。
  1757年正月,乾隆奉皇太后起鑾出京,開始第二次南巡。再次路過宿遷,乾隆留宿行宮,特意點飲洋河酒,並留下“酒味香醇,真佳酒也”的贊譽,並親賜洋河酒為皇室貢品。從乾隆朝開始,洋河酒便成為清皇室上品佳釀,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帝王。
  自古酒是詩之魂。乾隆一生留下四萬多首詩詞,其靈感也多來自酒。而乾隆在位60年,活了89歲,是中國曆史上執政最久,最長壽的帝王,據傳也與其以酒養生之道密不可分。因此有人戲言,洋河酒功不可沒。
  乾隆鐘愛,洋河酒聲名遠揚
  洋河成為清朝第一御酒,並非偶然得之。洋河鎮的釀酒史,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際,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。清雍正年間,洋河酒已行銷江淮一帶,有“福泉酒海清香美,味占江淮第一家”之譽。
  明朝著名詩人鄒輯在《詠白洋河》中曾寫到:“白洋河下春水碧,白洋河中多沽客,春風二月柳條新,卻念行人千里隔,行客年年任往來,居人自在洋河曲”。
  再經乾隆提攜封為“御酒”,至清光緒年間,據統計,洋河鎮酒坊多達27家,省內外70多名釀酒師雲集於此,洋河釀酒達到空前繁榮。據明天府《府志》、《泗陽縣誌》記載,每逢重大節日,洋河鎮儼然一個小商業圈,運送御酒的車輛及各路客商絡繹不絕。
  巧合的是,乾隆由宿遷轉水路南下,經清江浦、揚州、鎮江、蘇州、嘉興至杭州,也是洋河“行銷江淮”的路線。運河之上除了鹽運、漕運的船隻,就是裝滿“燒鍋發票”的酒罈的船隻。洋河酒通過水路運往沿線各商業城市。
  在對待酒業發展上,明清兩朝大致放任私釀私賣的,政府直接向釀酒戶、酒鋪徵稅。由於釀酒的普遍,明清就不在設專門管酒務的機構,酒稅併入商稅。酒業繁榮對“康乾盛世”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,據《清朝文獻通考·徵榷考》記載,乾隆時的酒鋪,上戶每月只納稅銀一錢五分,中戶一錢,下戶八分。
  乾隆對於酒業的“輕稅”制,促進了民間釀酒的繁榮。而洋河鎮作為江浙皖一帶重要的釀酒重鎮,憑藉著乾隆親賜“御酒”的金字招牌實現發展突破,融入運河商業圈。楊徽成
  (原標題:大運河畔,乾隆御封洋河美酒那些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p25hpulp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